首页 » 新闻中心 » 东莞投资150多亿元建成37座二级生活污水处理厂
东莞投资150多亿元建成37座二级生活污水处理厂
浏览量:2901次 发布日期:2015/9/18 15:55:49
     东莞投资150多亿元建成37座二级生活污水处理厂
 
  投资150多亿元建成37座二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管网1200公里,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6年的12.9%提高到2014年的77%……这样的投入来自于一座地级市,这样的治水力度来自于东莞,而这样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于现实的严峻挑战和人民的强烈期盼。
 
  过去数十年间,工业化突飞猛进,曾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小县,在推土机、生产线和办公楼的强力推移下,“老东莞”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记忆。
 
  传统工业文明的局限,无法解决潜在的“生态危机”,更不是市民的最终归宿。因为,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干净的水、宜居环境却是幸福的必备元素。于是,东莞有了自己的破局抉择:建设生态水文明。
 
  几年前,东莞开始运笔:于是,“美丽东莞”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于是,年产5万吨以下的小规模造纸企业被全面关闭;
 
  于是,2014年建成37家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为9.95亿吨,削减COD12.8万吨、氨氮1.39万吨,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6年的12.9%提高到2014年的77%。
 
  这是一次反思,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次理性审视;这是一次超越,对绿色GDP发展观的坚定确立;这也是一次回应,对东莞群众的一枝一叶充分关情。而这一切,让东莞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跨越。
 
  一种观念:
 
  描绘出东莞水系里的碧色
 
  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路程,可以说,让东莞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发达国家数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也集中出现。
 
  怎么办?
 
  生态文明建设无先例可循,需要的是创新的勇气和坚持的恒心。在这样一张白纸上,东莞探索着生态水文明建设融入产业各方面和全过程。摸索一条不牺牲环境也照样发展的独特“道路”,而过去几年东莞色彩,是描绘在水系里的碧色。
 
  这条路,让东莞严格建设项目审批。严格落实省政府的要求,禁止重污染项目落户。实施总量前置审批,对超出排污总量的镇街,禁止建设除循环经济外的项目,凡未明确总量来源的项目一律不批。尤其在石马河流域,近十年来没有审批新建1个重污染废水项目。
 
  这条路,让东莞推进重污染行业入园整治。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关系到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整治以及产业布局优化工作的推进,麻涌电镀、印染基地已投入试运行,具备接纳企业搬迁进驻的条件,对146家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达标监测,督促电镀企业按照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达标整治。
 
  这条路,让东莞引导污染企业退出。实现年产5万吨以下的小规模造纸企业全面关闭,对自愿搬迁入环保专业基地的企业给予2011-2013年3年在我市共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市地方留成的50%补助奖励。
 
  这条路,让东莞全面整治水乡经济区,引导 “两高一低”企业全面退出。纳入今年引导退出计划的造纸企业共54家,已完成停产53家;纳入今年计划引导退出的电镀、漂染、洗水、印花、制革等企业共47家,已关闭或取消污染工序13家。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全面加强了水乡地区“两高一低”企业的执法监察、监测频次,通过强有力的执法手段推动退出。
 
  这效率,体现在“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的制度安排中。
 
  这效率,体现在“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看到碧绿的水”的制度导向中。
 
  这效率,体现在“对各级各镇街终身考核制度”的制度创新中。
 
  这一切,让东莞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跨越。一个力度: 投资逾150亿建污水处理厂
 
  这样的力度:全市投资150多亿元建成37座二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管网1200公里;
 
  这样的水准:污水处理设计总规模达到258.5万吨/日,启动实施了石碣沙腰污水处理厂等11个项目的新改扩建工程;
 
  这样的效果:削减COD12.8万吨、氨氮1.39万吨,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6年的12.9%提高到2014年的77%。
 
  短短数年间,因这一份化解资源供需矛盾、治理水环境的精彩“东莞答卷”,让这里的水色逐渐回归到了她原本的色彩。
 
  改革开放之后,东莞经济高歌猛进,但“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使资源难以支撑、发展难以为继。于是,治理水环境,万众一心、步步前行。
 
  数年间,这份工作的力度,体现在完成指标任务的担当上,体现在一个个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举措上。
 
  优化供排水通道,构建安全供水格局。全面加强沿江排污口管理,禁止在东江水源地、各水库新增排污口,原有排污口实行全部关闭。
 
  推进水源保护工程建设。推进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工程建设,构建以东江水源为基础、境内水源调蓄补充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提升全市水源储备应急能力,一期工程已于2015年5月建成通水试运行。
 
  开展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专项执法行动。整治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问题,制定了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构。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定期监测工作,从2009年起每年6月份进行一次109项全分析。
 
  推进跨界河流综合整治。东莞运河市区段水质24个项目均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污染程度明显减轻,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在持续推进东江、运河、饮用水源、入海河流、近岸海域、水库水华等地表水常规监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备用水源考核监测。
 
  这些力量,来自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
 
  这些举措,来自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厚度。
 
  这些成效,来自于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产业结构的实践深度。
 
  一种变迁:
 
  丢荒蕉地嬗变成湿地公园
 
  9月初秋,凉风习习,从马滘河的悦心亭码头登船而游,沿着水道向华阳湖出发,沿河看着橙色的美人蕉,紫色的翠芦莉,黄色的鸢尾草,连片的碧荷,人在花中游,醉了。
 
  游入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白鹭。随着木船缓缓地从狭窄的河道进入了华阳湖,开阔的湖面,顿时让人豁然开朗。
 
  但谁曾想,眼前清幽的美景,在两年前还是一片河涌发臭、污水横流的荒废蕉林地。谈起当年的污染情况,麻涌一位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记忆犹新:“马滘河几乎是麻涌最脏、最臭的地方,臭味难闻。”
 
  过去在麻涌人的印象中,马滘河还是一个受工业污染的“重灾区”,依附在马滘河附近的是电镀城、中成化工等电镀、化工企业,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涌是时有发生的事,河涌淤塞,河水发黑发臭,是一条没有鱼虾、没有雀鸟栖息,更没有人在河中嬉戏的“臭水河”。
 
  另一方面,华阳湖湿地公园所在的地块,原来主要种植香蕉,因水体污染、香蕉黄叶病发病率高,农民种植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面积农地丢荒失管,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率很低。
 
  自2013年以来,麻涌紧抓东莞统筹水乡发展战略机遇,确立了“治污促转型、拆旧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五区九园、六纵四横”行动规划,按照东莞水乡经济区“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的定位,推进华阳湿地污染区的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美化优化,使全镇生态、人居和投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中,按“截污、清淤、活源、治堤、修复”的思路开展华阳湿地水污染治理。与此同时,以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麻涌成功在全镇统筹农地2万多亩,将农田里面的2万多个坟墓进行集中安置,将16.5万平方米的猪场、窝棚、垃圾堆全部清理完毕,彻底根治禽畜养殖业污染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脏乱差情况。
 
  与此同时,麻涌还加强对全镇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加快淘汰和关停不达标的污染企业,成功倒逼中成化工退出化工生产,对121家“两高一低”企业实行全面整治和引导退出。
 
  经过一系列整治,如今马滘河、华阳湖水质不断改善,鱼虾再次大量繁殖,已消失多年的本土麻虾、弹涂鱼、白甲鱼等重现华阳湖生长繁衍,就连阔别半个世纪的白鹭、池鹭、夜鹭等珍稀鸟类也重归这片湿地,重塑“江水绕村榕树绿,塘鱼鲜美荔枝红”的水乡风光。
 
  华阳湖湿地公园建成后,将为麻涌镇带来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收益,华阳湖水网的完善,直接解决了华阳及周边村的内涝问题,附近水域通过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水质迅速由V类恢复到Ⅳ类。
 
  麻涌还借此发力,以华阳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全面整合农耕、龙舟、人文、环境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举办水乡旅游美食节、曲艺专场等节庆活动,推介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线路,实现该镇旅游业水平的全面升级,成功打造湿地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及工业旅游三张名片。
 
  数据显示,华阳湿地旅游区已成为东莞旅游新热点,吸引了大量珠三角地区游客,景点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122万人次。一个样本:
 
  生态环境改善
 
  带动大项目落户水乡
 
  麻涌华阳湖,仅是水乡大力推动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东莞着力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以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出台一系列整治政策,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让昔日鱼米之乡的风光隐约再现。
 
  记者从水乡管委会获悉,去年东莞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政策引导、财政奖励等手段,引导列入引导退出计划的“两高一低”企业特别是造纸企业退出,推进未列入引导退出计划的造纸企业的火力发电燃煤机组及锅炉特别排放限值的提标改造,推进环保专业基地外漂染、洗水、印花、电镀、制革等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整治工作。
 
  截至今年8月,水乡地区已有53家造纸企业完成停产,已有71家非造纸企业关闭或取消污染工序,已有59家非造纸企业搬迁进入环保专业基地。
 
  除了深化重污染企业整治,水乡还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域面源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一系列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措施,给水乡10镇一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入一剂强心针。
 
  以沙田镇(虎门港)为例,依托14公里的穗丰年水道,结合水道周边河流、绿地、田园、村落等生态资源优势,将镇港8条主干河流及69条大小河涌全面贯通、连为一体,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形成总面积近15平方公里、辐射11个村和4大安置区的大湿地区域,打造成为融生态修复保育、特色文化展示、农耕鱼耕体验、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镇港城市湿地公园,重现“曲水芦苇荡,鸟憩红树林,江舟渔歌韵,人鸟乐游悠”的美景。
 
  今年,沙田穗丰年水道疍家文化体验园初露真容,疍家文化元素成为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依托临海段、乡野段和城韵段塑造的不同特色景观,生动再现疍家人海上漂泊、临水而居、城镇发展的不凡历程。目前,沙田镇(虎门港)正编制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引入有经验的旅游公司,推出特色旅游项目。
 
  再放眼看中堂,下马四围河涌综合治理作为东莞探路河涌综合治理的示范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以色列多段生物处理技术,显著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目前,中堂镇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在道滘镇,蔡白沿江路湿地景观二期工程仅仅用了90天,原来荒废的农地、散发着恶臭的鱼塘,变成了环境幽雅、景色秀丽的湿地公园,日均游客最多时达到千人左右。
 
  事实上,从全局性的层面来看,水乡生态环境的改善,牵动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水乡管委会成立到今年3月底,新签约启动、动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等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合计共64个,总投资额逾496亿元。项目类别涵盖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装备制造、都市农业、粮油加工等多个行业。
 
  例如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的完善也带动了周边土地价值、投资环境的提升,吸引了总投资达208亿的15个优质电商项目落户麻涌。又如,沙田镇(虎门港)今年上半年已引进大项目15个,总投资达378亿元,其中泥洲岛粮油物流加工产业园项目投资102.7亿元;而在道滘,近两个月便引资93亿元,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数说”东莞治水
 
  146:对146家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达标监测,督促电镀企业按照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达标整治。
 
  5:采取协议关闭的办法,财政补偿1800万元关闭小规划造纸企业5家,实现年产5万吨以下的小规模造纸企业全面关闭,已完成停产53家。
 
  13:纳入今年计划引导退出的电镀、漂染、洗水、印花、制革等企业共47家,已关闭或取消污染工序13家。
 
  150多亿元:全市投资150多亿元建成37座二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管网1200公里,污水处理设计总规模达到258.5万吨/日,在此基础上,启动实施了石碣沙腰污水处理厂等11个项目的新改扩建工程。
 
  1000:建成全市污泥处置中心黄江项目,处理规模为1000吨/日,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切实减少污泥二次污染。
 
  9.95亿吨:2014年我市37家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为9.95亿吨,削减COD12.8万吨、氨氮1.39万吨,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6年的12.9%提高到2014年的77%。■专家声音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何文辉:
 
  东莞水乡生态修复技术效果显著
 
  水生态建设应该是东莞水乡经济区建设的基础,也是水乡经济区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志,只有水生态系统完善了,才能发展好岭南水乡特色的文化产业、都市农业水乡旅游产业,构建水乡特色产业体系。
 
  东莞在河涌整治方面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建设了华阳、龙湾、蔡白等湿地公园,并采用清淤疏浚、引水活源、截污控流、生态筑堤等方式整治了一批河涌,局部地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所恢复。值得一提的是,东莞水乡部分湿地建设过程中,还采用投放微生物制剂、种植挺水植物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效果显著。
 
  麻涌打造国字号生态湿地名片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为推进麻涌镇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片,今年5月麻涌镇正式申报创建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9月10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率评审组抵达麻涌,就该镇申报“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进行评审。经过实地走访、观看资料片、听取《总体规划》汇报等重重考核,专家组一致认为,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建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基础条件、管理条件。同时,专家组还建议麻涌在水质保护、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水系完整方面再下功夫,更好地提升创建工作。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吴晓松、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书记刘国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明祥、省林业厅副厅长孟帆、副市长鲁修禄,以及麻涌镇领导黄桥法、陈旭林、杨立平等出席了评审会。
 
  华阳湖湿地公园接受专家评审
 
  午后,阳光下湛蓝的湖水波光粼粼,犹如洒满星辰,湿地公园四周翠树环绕,远处洁白的石桥、精巧的亭榭清晰可见。湖边林荫小道上,一辆双人自行车快速划破宁静的画面,一只水鸟惊叫着挣脱树丫振翅高飞。这个美如画卷的地方就是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
 
  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位于麻涌镇西侧,由华阳湖、麻涌河、第二涌、第三滘以及马滘河组成,总面积351.97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295.33公顷,湿地率83.91%。
 
  据统计,如今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已建成水上生态绿道22公里,种植绿化苗木30多万株,投放鱼苗3200多万尾。湿地公园内水域、滩涂、红树林等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为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目前,区域内生态系统稳定,物种资源丰富,现有维管植物100科227属268种,野生动物68科125属151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
 
  为推进麻涌镇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片,去年11月麻涌借鉴杭州西溪湿地的经验,提出了申报创建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设想。随后,该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邀请国家林业局林产规划设计院林业所编制《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对此,麻涌镇决策者认为,建设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对于保护湿地资源、普及湿地知识、建设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湿地对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降解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今年5月,麻涌向省林业厅正式提交申请报告,6月9日省级专家评估会上,省专家组一致同意《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9月10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率评审组莅临麻涌,对“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进行评审”。
 
  在一天紧凑的行程中,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华阳湖湿地公园,观看了湿地公园试点申报片,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汇报湿地公园规划情况,专家组一致认为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建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专家组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麻涌还需在水质保护、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水系完整方面再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湿地公园的生态空间。
 
  东莞生态综合整治的样板工程
 
  坐拥东江,毗邻大海,华阳湖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咸淡水资源,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湿地生物群落。这无疑是华阳湖湿地公园一大特点。但这个美丽的湿地公园的前世今生,却更让人惊叹。
 
  2013年7月以前,华阳湖湿地公园一带遍布化工、电镀、造纸、洗水漂染等传统工业,鸡棚、鸭寮错落其中,河水发黑发臭,成为了东莞麻涌的“龙须沟”。
 
  这一年,麻涌紧紧把握水乡统筹发展的契机加快发展步伐,积极治理水环境,打造生态旅游景点。通过借鉴杭州西溪湿地的经验,通过开展河道的改造、清淤、绿化等整治工程,共拆除15万平方米的违法搭建物和禽畜养殖场,清淤150万立方米,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恢复,河涌防洪能力明显提升,内河涌水质从五类迅速恢复到四类,提前6年完成了市定目标。
 
  修桥、种树……仅仅用了120天,华阳湖湿地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脏臭的河涌,先清淤再扩宽,变成了一个近千亩的大湖,四周栽种榕树、樟树、紫荆,培育了波斯菊、龙船花、野牡丹等各色花卉苗木,并从各地引入了40多种水草,俨然成了“岭南水草的展示馆”。此外,河涌四周原先被河水分隔的孤岛群,如今也通过21座各不相同的石桥,并连成了一条蜿蜒的环湖绿道。据统计,迄今为止华阳湖湿地公园共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成为珠三角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
 
 
  最让麻涌人感到自豪的是,华阳湖水变清后,绝迹多时的弹丁、蟛蜞、田螺、河虾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生物又回到了麻涌,并吸引了白鹭、夜游鹤、野鸭等一大批水鸟重归这片湿地。“最多的一次,足足有200只白鹭,我至少也有20年没见过这种景象了。”华阳湿地片区项目工程师萧志伟告诉记者,这片湿地为华阳、麻三两村共有,作为麻三村的村民,这位在这片乡土上长大的工程师乐观地说,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昔日麻涌八景之一的“白鹭榕荫”将有望重现眼前。
 
  如今,渐渐恢复旧貌的华阳湖湿地公园,已成为麻涌乃至东莞治污治水的示范工程,麻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绿色水网建设经验,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  ■小档案
 
  A
 
  湿地面积
 
  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珠三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总面积为295.33公顷,湿地率为83.91%。
 
  B
 
  动物资源
 
  麻涌镇华阳湖湿地范围内共记录野生动物26目68科125属151种。其中,鱼类8目19科38属40种,两栖类共1目5科8属10种,爬行类2目9科17属18种,鸟类有12目32科56属75种,哺乳类有3目3科6属8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种(黑鸢、普通鵟、红隼、褐翅鸦鹃、领角鸮和斑头鸺鹠),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白鹭、池鹭、夜鹭、黄斑苇鳽和黑水鸡)。
 
  C
 
  植物资源
 
  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共记录维管植物100科227属268种。各分类阶元种类数分别为:蕨类植物5科5属7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91科218属256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71科157属183种,单子叶植物20科61属73种。
 
  ■高端观点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
 
  东莞对于华阳湖的整治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这个湿地公园现在是初期评审阶段,但是身在公园之中,却已经感觉到这个公园已经基本建成,好像是要去验收了一样。我对麻涌的建议是,可以减少开发面积,将一部分区域留给鸟类等野生动物停留和繁衍,尽可能保留多一些自然的滩涂和原生态的环境,让鸟类有好的觅食环境,慎用外来物种,尽量使用乡土物种。此外,湿地公园外围的岸边应该建立缓冲带,确保公园内动植物的良好环境。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书记刘国强:
 
  这次来到麻涌之后,看了华阳湖整治前和整治后的照片对比,感觉整治的效果非常明显。华阳湖拥有许多建设湿地公园的良好条件。这里不但河网众多,而且靠近海洋,咸淡水交汇,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尤其是麻涌的环境整治的力度非常大,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尤其是为了保护水源,麻涌不惜关停了许多能够创造大量GDP的工厂,这种决心和魄力令人尊敬和佩服。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明祥:
 
  麻涌华阳湖湿地治理过程在珠三角很有代表性。尤其是麻涌在华阳湖水系建设、污染治理、生态建设、植物的配置和恢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东莞麻涌对于华阳湖建设的决心和巨大的投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华阳湖是淡水水体,但因为距离海洋较近,受到潮汐影响存在咸淡水交汇的特点,因此曾经生长着大片的红树林。(来源:东莞日报)


上一篇:烟气对除尘布袋的影响   |   下一篇:室内噪音的来源